“大雪小雪、煮饭不息”,这句民谚在中国文化中流传甚广,它描绘的是仲冬时节,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以至于人们三顿饭需要连续做了。这里的“大雪小雪”是指我们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和“小雪”两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的“三候”的不同变化。在二十四节气中,“大雪”和“小雪”分别代表了冬季的中期和早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仲冬时期。仲冬是指冬季的中期,通常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之间。在这个时期,北半球的气温骤降,天气寒冷,大地被白雪覆盖。而“大雪小雪”则是指仲冬时期的两个节气,即大雪和小雪。
那么,为什么在大雪小雪时节,白天的时间会变得相对较短呢?这与太阳直射的位置有关。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公转的,而地球自转的轴倾斜了23.5度。正是因为这个倾斜,我们才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当地球公转到某个位置时,北半球离太阳最远,南半球离太阳最近,这时就是冬至。而当地球继续公转时,北半球逐渐靠近太阳,南半球逐渐远离太阳,这时就是春分。而在冬至和春分之间的这段时间,就是我们所说的仲冬时期。
在仲冬时期,太阳直射的位置更偏离地球表面。这意味着太阳光线需要经过更长的距离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因此光线会变得更加分散和微弱。这就导致了白天的时间变得相对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