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子》书中的成语之:玄之又玄
百度百科的说法:
玄之又玄,汉语成语,拼音是xuán zhī yòu xuán,意思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多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出自《道德经》第一章。
显然,这是很不清晰的……
尤其是后人的用法,完全脱离的《老子》书本义,是用后世的语义来理解。
真的非常奥妙,不易理解吗?
其实引用《老子》书中的一句话来反驳很合适【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所以老子说的话都很容易懂,没什么不容易理解的,所以…“玄之又玄”也是。
“玄”字的义项很多,什么丝扎束,什么黑中带红,什么水滴漩涡,什么界面相交……然而真的这么理解,还会容易吗?显然“幽远”的含义,在先秦最为普及。
具体指向,还是需要结合前文
玄之又玄出现在《道经》第一,也就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段。此段中重点说的就是“恒道”的有、无两个方面,包括有欲、无欲的表现。所以【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又玄】中的两个“玄”就是分别指有和无了。
也就是说,老子认为,有和无、有欲和无欲,是“恒道”那幽远的两个方向,不可能是玄乎又玄乎……为何幽远?因为“恒”,从古至今乃至未来,都是这样啊
关于词义变化的原因,以及后续
主要有两点,且都和儒家有关
一、后世儒家需要排除异己,把最怕的老子思想玄化,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明明“二者皆玄”,也要无视“二者”直接“玄又玄”,以为老子这么啰嗦吗
二、后世儒家思想逐渐走到了尽头,玄化成了自救的一个出路。正好《老子》书中有这个字,那么就用起来吧
关于“玄之又玄”在现在的使用,我个人认为无所谓。毕竟不是训诂《老子》书,现在的常用义,就可以沿用。不过要是结合《老子》书来说,就不能这么玄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