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股”是指股东未实际出资而取得公司的股权,一般来说,干股的持有人并不实际履行股东的有关权利义务,主要是不以股东身份对公司的重要事务等进行决策,也就是说,实质上不会参与公司的实际运营与控制,只享受收益权。一般根据干股股东的地位,分为两种:登记在工商档案中的干股股东和没有工商登记的隐名股东。干股通常是基于受赠而形成的,属于股权赠与行为,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应当认定干股有效。
之所以有“干股”,通常是因为某些人具有声誉、经验、资源或地位等优势因素,而公司或其他股东认为这些优势因素能够给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利益,因此愿意无偿给予某些人一定比例的股权。从这个角度讲,干股实际上是公司或其他股东对干股股东的股权赠与。现实生活中存在利用干股的形式从事行贿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形,此时“干股”实际上沦为一种犯罪手段,应当依法否定其效力,并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基于赠与合同形成的“干股”,并非虚假出资,而是由其他股东实际出资形成的股权,只要赠与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应当认定干股有效。
但是,拿“干股”实际上是有法律风险的,
一、没有公开身份的干股股东
不公开身份的干股股东,其共性在于既未出资,也未进行形式登记,这种共性的法律后果是无论其股权取得的原因有何不用,其股东资格都不会受到法律保护。
对于一些对公司的成立或运营起过重大作用,通过不对公司出资却享受公司收益的法人或自然人而言,其收益权随时可能被终止,法律无法以股东资格去保护其取得收益的权利,仅能根据双方签订的股权赠与协议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登记在工商档案中的干股股东
一旦登记为股东,其面临的法律风险与“实股”并没有太大区别:
1、作为名义出资人的法律风险
公司设立时,股东之间通过口头或书面协议的方式赠与某些股东干股,干股股东无需实际出资,其出资由其他股东代为完成。但是从登记公示的角度来说,公司章程或登记信息中不会直接体现股权赠与的意思,而是直接载明各股东的出资方式、份额以及持股比例,因此“干股”在工商登记资料中显示的是“实股”,干股股东是其所持股权名义上的出资人。
虽然股东之间的协议约定干股股东不用实际出资,但在注册资本认缴的情况下,干股股东被登记为“实股”后仍然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尤其是在注册资本认缴的情况下。干股股东的主要法律风险包括:承担实缴出资的义务、在认缴出资的范围内对公司清偿不能的债务承担补充清偿的责任等。因股权赠与协议不具有对外效力,因此干股股东不能其不承担出资义务的内部约定来对抗第三人。
2、作为瑕疵股权的受让人的法律风险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8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向该股东提起诉讼,同时请求前述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上述规定,干股股东作为瑕疵出资股权的受让人可能承担瑕疵股权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