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匠人精神”?

时间:2024-07-09 20:00:08


现代人说到“匠人”,通常率先想到的是日本和德国。

日本有许多知名的企业家或者小手工业者都是可以称得上“匠人”的,他们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将它们做到高精尖,从小做到大,从优秀做到卓越,从专业做到一流。

为人熟知的有“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茶道大师木村宗慎……除了这些顶级的“大匠人”,在日本民间的一些手工坊中也潜藏着日本的“人间国宝”。

即便只是一家豆腐坊,每日起来做豆腐,老板都要带领员工虔诚祷告。正因为他们将做豆腐这件事看得如此神圣,所以他们的用心和一流的技术,人们在品尝豆腐的时候都能感受得到。

所谓的“匠人”,是将一份工作做到极致,”匠人精神“就是这背后的坚持。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日本自古等级森严,与传统中国一样分为士、农、工、商这样的不同阶层。由于阶级固化,所谓的“匠人”亦是“职人”,他们是在做属于他们这个阶级应该负责的一个工种而已。

作为木匠、茶道师、寿司老板等等,这些也许是他们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只是刚好接到他手上,他的天赋使命就是不能砸了招牌。“匠人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家族命运的沉重感。

比如秋山利辉十几岁学习了木工手艺,27岁出来创业,他想做的是利国利民的世代产业,他想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他创立的《匠人须知30条》为社会各大行业的职业人所敬佩和学习。“匠人精神”在他身上就是一份社会责任感。



启迪多元思维

千年匠心看日本。

日本的文化绝大部分来源于中国,而日本在学习我们的技艺之后深入地纵向发展,并不断创新,才有了今日闻名于世的技术和精神。

而德国的工业化也不过百来年的历史,所谓“百年匠心看德国”正源于此。

在1830年前,德国还只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前期也是假货盛行,1887年与英国签下了带有屈辱性的《商标法》,所有德国出口的商品必须印上“Made in Germany”的商标,以此区分优劣。从此,德国不断在技术上钻研以雪耻,才有了今天闻名世界的高品质成绩。

中国古代文化并不乏值得我们借鉴的案例。

如《庄子》里有着鬼斧神工解牛之法的“庖丁”,还有“惟手熟尔”堪称经典的“卖油翁”。

有先秦的墨子、公输班,还有《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和《百工图》。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精神,后人却徒有之而不知用。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断是否适用于各行各业?或者说,高等教育是否一定优于职业性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中国依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们也会出现一些前人出现的问题。比如假冒伪劣,比如人心浮躁,比如锱铢必较、利字当头。但我们也看到了那些成功的例子,或许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必经之路。

正心正举

越呼吁什么,就越缺乏什么。

现代中国社会呼吁匠人精神的同时其实是一种内在的缺失,同时也是一种渴求。

匠人精神首先需要端正从业心态,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成功的背后总是堆积着不为人知的寂寞。所谓世界越快,内心就应该越慢。

我们能不能做到:即使过了车马送信的年代,我们还可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写信的心情。即便用上了冷气,但依然可以做到心静自然凉。

慢一点,让技术更精熟一点,让思想再沉淀一些,或许我们可以走得更远。



拨迷见智

高晓松在对木村宗慎的采访中说过,所谓的匠心精神就是:“道在我心,一以贯之”。

开启自在之门

无论你的工作多么低微普通,只要你拼尽全力去做,总会被人看到你的努力,因为你的成果上都写满了你的付出。

对于一件事的专注的过程,即是求道的过程,所有的“术”层面的努力都是对更为上层的“道”的追求,心有操守并一以贯之,在成就作品的同时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