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个人简介(康泰用生命在演戏,到部队体验生活读烈士的诗句)

时间:2024-10-30 09:30:06

康泰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影像

周长喜与卢嘉川,是康泰(1927-1985)分别在《渡江侦察记》(1954)和《青春之歌》(1959)两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

观众以角色的名字称呼演员,这是对于演员的一种褒奖,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而演员索性改用角色的名字,却是比较少见的。

而康泰的名字,就是从他扮演的角色那里借用过来的。

康泰在电影《红日》(1963)中的影像

1946年,他在话剧《重庆二十四小时》中扮演了一个不得志的演员,角色名叫康泰。由于演出成功,受到观众的好评,以致常常有人叫他康泰。

康泰,叫起来简单,听起来响亮,既然观众喜欢,就用它来作为艺名吧,于是刘秉璋便改名康泰,一直沿用下来,从此,康泰的名字,就不断地出现在电影的片头字幕上……

电影《江南春晓》(1950)剧照,右二康泰,右三魏鹤龄

【为演好周长喜,到部队体验了一个月】

1944年,在华北影艺学院受过专业训练的康泰,曾经先后参加过《雷雨》、《日出》、《原野》等话剧的演出。

1947年,经导演岳枫(1910-1999)介绍进入上海国泰电影公司之后,又先后参加了《多刺的玫瑰》、《钗头凤》、《红楼二尤》、《婚姻大事》等影片的拍摄。

康泰在电影《渡江侦察记》(1954)中的影像

1952年,康泰随国泰影业公司进入全上海八家私营公司联营的“联影”。

同年,被借到长影协助译制外国影片。曾参加《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1944)等影片的配音工作。

1953年,“联影”与“上影”合并。从此,康泰正式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

康泰在电影《渡江侦察记》(1954)中的影像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很幸运的的受到导演汤晓丹(1910-2012)的邀请,通过试镜后决定让他扮演《渡江侦察记》中解放军侦察员周长喜。

这是他第一次扮演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士。

为创造渡江战役中侦察兵的形象,康泰和《渡江侦察记》摄制组的同事们一起,来到舟山驻军的一个侦察连体验生活。

左起:康泰、中叔皇、孙道临在电影《渡江侦察记》(1954)中的影像

演员当兵,是为了演兵。演兵,首先需要象兵。

因此,康泰到了连队之后,就虚心地向战士学习,和他们一起,站岗、放哨、投弹、打靶、刺杀、格斗。

概括起来,就是向战士们学习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本领。

在这充满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部队里,康泰亲身感受到部队的温暖、战友之间的情谊。

康泰和孙道临在电影《渡江侦察记》(1954)中的影像

有件小事,在康泰的记忆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次,康泰执勤归来,发现自己换下来的衣服,已经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自已的床铺上。

是谁洗的呢,这倒是无须细问的。从同班战友的话语里,以及他们的神态中,康泰得知衣服是班长洗的。

康泰在电影《渡江侦察记》(1954)中的影像

在当时部队里,这本是极其平常的事,正是这类常见的生活小事,引起了康泰的深深思索。

别看战士们都是那样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他们都有一颗火红的心,一腔炽烈的感情。

在他们的心里,装着战友,装着祖国和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生命,有这样的战士组成的战斗集体,还有什么险关攻不破,还有什么敌人打不垮呢。

康泰在电影《渡江侦察记》(1954)中的影像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爬滚打、观察体验,不仅在动作和气质上缩短了与角色的距离,在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方面,也进一步接近了角色。

由于康泰仔细观察了战士们的行为动作,细心体察了战士们的思想感情,才能在影片中创造出侦察员、汽车司机周长喜这一丰满的艺术形象来。

在周长喜身中数弹,决心付出“我”的代价去换取胜利的时候,康泰赋予角色的,是以战士的特有镇定,催促连长下车,自己只身驾驶汽车,向敌人冲去。

康泰在电影《渡江侦察记》(1954)中的影像

康泰认为对于周长喜这一行动,显示出一种精神力量,在特定情况下,它往往超越常人的想象,创造出常人难以做到的奇迹来。

由此可知,若是演员没有对人物的深刻理解,是难能拍下这组震撼人们心弦的镜头来的。

康泰和谢芳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形象

【演好卢嘉川,是要告诉观众胜利来之不易】

1958年12月,北影导演崔嵬(1912-1979)来到上海,邀请康泰在他执导的,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青春之歌》中担任一个角色。

康泰与崔嵬,在《海魂》(1958)一片中一起拍过戏,创作上,他们是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对于崔嵬的邀请,康泰也无须作什么考虑,便立即答应下来。

电影《海魂》(1958)外景地,左起:康泰、赵丹、崔嵬、高博

当康泰一口气读完《青春之歌》的剧本后,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角色卢嘉川。

当时,康泰三十出头,与角色的年龄、气质大致相近,确是扮演卢嘉川的理想演员。

要知道那些非常有魄力的电影导演,是非常坚信自己的眼力的。

左起:葛存壮、康泰、谢芳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形象

在崔嵬的导演工作手册上,兴许在卢嘉川和康泰这两个名字中间,早已划上等号了,要不,怎么在第一次见面时,崔嵬就已向康泰“说戏”了呢。

崔嵬要求康泰,在创作过程中,不要过多注意人物外在的潇洒与英俊方面的描绘,要着重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这对康泰如何熟悉人物的主要经历,如何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如何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有很大的帮助。

康泰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形象

1959年5月1日,康泰和谢芳作为北影《青春之歌》摄制组的代表,应邀参加国际劳动节的观礼。

此时,正值影片拍摄之中,应该说康泰是带着自己与角色卢嘉川的双重感情,来到天安门前的观礼台上的。

当年,革命前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冒着刺刀的威胁,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战斗在天安门前。

康泰和谢芳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形象

今天,人们高举红旗,高唱战歌,行进在广场之上。这一壮丽的情景,正是卢嘉川所向往并为之奋斗的。

由此,对角色的理解,也就更进了一步。康泰要通过自己的角色告诉观众,革命的胜利果实,是来之不易的。

影片中的内容,以及对于卢嘉川这样的人物,康泰也并不是非常陌生的。

康泰和秦怡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形象

康泰生在北京,学生时代穿过长袍,也参加过当时学生的请愿、游行等活动。

这些生活,对于康泰进一步了解角色无疑是有益的,而要十分准确地塑造一个电影艺术形象,还是非常不够的。

为了解1930年代的社会生活,以及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实质,康泰仔细地阅读了《红旗飘飘》和《革命烈士诗抄》中的有关篇章。

康泰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形象

从烈士的诗句中,康泰不仅找到了“审讯”一场戏的内在依据,也找到了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

后来在拍摄中导演崔嵬接受了康泰的建议,将“就义”一场戏的处理,改为卢嘉川中弹之后,猛然转过身来,举起双臂激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康泰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形象

按照康泰的体会,演员结束了自已的一次创作任务之后,就如同和一个好朋友分手一样,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呵。

就在影片上映以后的长长岁月中,有多少次,康泰记起了卢嘉川,又有多少次,卢嘉川又闯进了康泰的生活,且不说观众们把康泰和卢嘉川连在一起——

康泰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形象

就连扮演林道静的谢芳,在事隔二十年之后,与康泰合演《第二次握手》(1980)时,还仍以《青春之歌》中的人物关系,将康泰称为“卢兄”。

对于林道静来说,“卢兄”是堪为自己“师表”的。而演员成功地创造了角色,不只是影响着观众,同时也是影响着自己的。

康泰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形象

【拍摄《李时珍》,和赵丹建立起师生关系】

为了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康泰非常注意向同行学习,尤其向同行中的前辈艺术家学习,在康泰的心目中,赵丹(1915-1980)就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康泰曾经说,自己小时候就非常崇拜赵丹。当时的崇拜,其实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对一个名演员的喜欢罢了。

《大众电影》1957年第11期封面,《李时珍》(1956)剧照,康泰和赵丹

康泰喜欢赵丹在《马路天使》(1937)、《乌鸦与麻雀》(1949)等影片中扮演的角色,而认真地学习赵丹,则是在《李时珍》(1956)摄制组的日子里。

1955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传记影片《李时珍》,反映了我国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进行科学考查的故事。

康泰和赵丹在电影《李时珍》(1956)中的影像

赵丹扮演李时珍,康泰扮演李时珍的学生庞宪,摄制组成立之后,演职员全部集中,赵丹问康泰:“你对戏里的人物关系意见如何?”

康泰回答说:“戏里,你是我的老师,生活里,你也是我的老师。”赵丹听后,十分高兴。真是一语通灵,就这样,师生关系便一下子建立起来了。

康泰和赵丹在电影《李时珍》(1956)中的影像

赵丹看到康泰如此诚恳地拜师学艺,自然打从心底喜欢,于是就从那一天起,赵丹走到哪里,就把康泰带到哪里。

从那一天开始,康泰也时时跟着赵丹,亦步亦趋,形影不离。

在拍摄外景戏的间隙,赵丹有时兴之所至,要挥笔作画,康泰便为之拂纸磨墨。

康泰和赵丹在电影《李时珍》(1956)中的影像

在《李时珍》摄制组,康泰亲眼目睹了戏里的李时珍,为寻找药源,遍尝百草,辨别苦辛,表现了这位医药学家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更看到了生活里的赵丹,为刻意求新,泼墨挥洒,笔走龙蛇,倾注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比深情。

在赵丹的笔下,绘下了黄山的奇景,天目山的雄姿,富春江的倩影,也绘下了两颗尊师爱徒的心。

康泰和赵丹在电影《李时珍》(1956)中的影像

为在戏中准确地表现庞宪对于李时珍的特殊尊重心情,康泰总是在赵丹化装之后,沏上一杯西湖龙井,放在他的手边,自己既恭且让,候在一旁,有时,老师会随口提些问题,考考学生,若稍有迟疑,老师便会当众“训徒”,在场的人愈多,训得则愈甚。

康泰和赵丹在电影《李时珍》(1956)中的影像

开始,康泰也常常弄不清楚是戏里的事还是生活中的事。

久了,才慢慢领悟到,赵丹进入角色之后,戏里的内容是常常在生活中出现的。

康泰后来回忆说,他总是把戏想得很深,很透,以此调动我的感情,使我进入人物的规定情景。

康泰(右)和赵丹(左)在电影《海魂》(1958)中的影像

赵丹对康泰也是关爱有加,两人之后还在电影《海魂》中有过合作;而由赵丹导演的巡回话剧《雷雨》中,也让康泰扮演周冲。

【拍摄《苦难的心》,特意为宋晓英买巧克力】

在拍摄《李时珍》的日子里,康泰向赵丹学到了如何在人物关系上激发演员发自内心的情感。

图为:1962年上影剧团在青岛演出话剧《雷雨》,该剧导演赵丹与剧组演员舒适(饰周朴园)、王丹凤(饰四凤)、沙莉(饰鲁妈)、夏天(饰鲁贵)、康泰(饰周萍)

在后来的艺术创作中,康泰又多次运用了这一经验,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他接受主演《苦难的心》(1979)的任务后,先到赵丹的家里。

赵丹说:“你要切记,不要穷作戏。”在准备角色和整个拍摄过程中,他一直牢记着这句话。

康泰在电影《苦难的心》(1979)中的影像

在拍摄《苦难的心》时,康泰扮演父亲罗秉真,宋晓英扮演女儿,当时,宋晓英很瘦,康泰有时特意为她买点巧克力,叮嘱女儿“长胖了才好拍戏”。

康泰塑造的胸科医生罗秉真这个人物,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就得到观众的喜爱。

康泰和宋晓英在电影《苦难的心》(1979)中的影像

为了这个角色,康泰多次到上海市中山医院和长春市第三人民医院,穿上白大褂,走进手术室,观看主任医生和他的助手们为病人进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全部过程。

康泰在医院的生活,加深了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同行的遭遇,又丰富了康泰对于人物行为动作的设计。

康泰在电影《苦难的心》(1979)中的影像

1980年,康泰随《第二次握手》摄制组到哈尔滨拍戏,一天晚上,他在一家影院看了《苦难的心》,散场途中,被身后一位骑自行车的观众发现,这位观众赶到康泰身边,带着看片后的愉悦口气,非常激动地对康泰说,“你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一个人物,谢谢你!”

康泰在电影《苦难的心》(1979)中的影像

说罢,挥手而去,消失在熙熙攘攘的观众里,纷纷扬扬的雪夜中……还有什么能比演员听到观众的赞许更幸福的呢。

兴许这位观众可能与罗秉真有着同样的遭遇。

不过,一个成功的银幕形象,它是可以打动许许多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观众之心的。

康泰在电影《摩雅傣》(1961)中的影像

【喜欢唱歌,妻子很少露面形象成谜】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上海电影演员剧团便逐步形成了一个优良传统。

这就是根据制片生产的特点,利用拍摄影片的间隙,把一时尚未上戏的演员组织起来,排练一些短小精悍的节目,赴工厂、农村、车站、码头演出,既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也为演员提供了艺术实践的机会。

康泰在电影《海魂》(1958)中的影像

康泰的歌声,就是在这些演出中日益为观众所熟悉,所喜爱的。

在康泰心里的那份“歌单”上,既有革命歌曲,也有民间歌曲,既有电影插曲,也有抒情歌曲。

“严冬”过后,康泰走上上海街头宣传新时期总任务.

而他最拿手的,还是那首《克拉玛依之歌》,无论是在送戏上门的巡回演出,还是应邀参加工厂、学校、机关、部队的联欢,康泰都少不了要唱《克拉玛依之歌》。

纵观康泰在二十多部影片中塑造的艺术形象,知识分子类型的居多。但是,他却能把这同一类型的人物塑造得各有性格,互不雷同。

康泰在电影《第二个春天》(1975)中的影像

对于反面人物的塑造,他也力求从生活出发,表现得真实。

他认为,无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往往都有他们自以为是正确的信念,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对的。

没有完美无缺的正面人物,也没有毫无正面因素的反面人物。

康泰和仲星火在电影《凤凰之歌》(1957)中的影像

一个人物究竟属于哪个方面应该取决于他们思想行为的主要倾向,演员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多方面的复杂性中表现他们的这一倾向,然后让观众自己做出判断。

此外,艺术创作的目的主要还不在于告诉人们“这是一个什么人物”,而在于让人们思索“他为什么成了这样一个天物”,从而达到作品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康泰在电影《红日》(1963)中的影像

上海译制片厂导演孙渝烽曾撰文:“康泰夫人陈美兰是女大学生,游泳、跳水非常出色.....陈美兰出身资本家家庭,当时每月的零花钱比康泰的工资还要高。当他们有了一双儿女后,生活压力是很大的。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康泰在电影《摩雅傣》(1961)中的影像

“记得张瑞芳(1918-2012 )当年就对康泰说过:‘你喜欢她、爱她,就应该对她负有责任。’康泰也千方百计使家庭和睦,在这方面的操劳也的确费了不少心血,所以最后康泰突发心肌梗死也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康泰和张瑞芳

康泰1985年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公寓》(1985)时,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在广州病世,年仅58岁。

由于陈美兰是圈外人,和康泰的同行打交道很少,故他的离世,也让康泰夫人的形象成了一个谜。

康泰在电影《青春之歌》(1959)中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