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在成都市西北五十公里处,有2000年历史,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5A景区。
入景区直行是伏龙观。伏龙观是祭祀李冰父子的庙宇,里面收集了不少历代祭祀文物。
景区入口直接左转,是游览的主要线路:宝瓶口—飞沙堰—分水堰—鱼嘴。
其中,飞沙堰附近可以乘景区交通车至鱼嘴,距离约800米,不赶时间步行逛逛也不错,江景宜人。
(一)宝瓶口
宝瓶口在玉垒山,李冰采用火山石头加热,然后泼冷水,使坚硬石头爆裂方法,开凿出引水流入成都平原的进水口。因形似宝瓶的瓶口,故名宝瓶口。
至今,成都平原上1130万亩农田灌溉及成都市供水、防洪等,还依靠这座2200年前建成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这是全世界迄今唯一保存下来,仍在使用的古老的水利设施。
(二)飞沙堰
宝瓶口宽约20米,被宝瓶口切开的玉垒山余部称“离堆”,约40米高,上面建有“观澜亭”。
离堆西部修成环流状的“弯道”,前面有飞沙堰,洪水可溢过飞沙堰从外江流出,并且离堆环转弯道的离心作用可使泥沙排入外江,不会流入宝瓶口造成淤积。
古代都江堰治水经验积累成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
(三)分水堰-鱼嘴
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
分水堰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沿岷江顺流而下称为外江;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
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用水;洪水来临时,由于水位较高,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四六分水”。
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形象地称为“鱼嘴”。
二千年前,《史记》就记载“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李冰建设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高超的科学性和创造性。他的工程规划非常完善,分水鱼嘴和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自动调配洪、枯水流量。
李冰治水,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
分水堰鱼嘴南不到一百米,有一条安澜索桥(也称安澜桥)连接岷江东西两岸。
如果不赶时间,可以到东岸逛逛。
那里有秦堰楼、二王庙、禹王宫等景点。
安澜桥古代又名“珠浦桥”、“许事桥”、“何公何母桥”等,明代末被毁。
由于是索桥,走在上面感觉晃晃悠悠的,还有人特意加力摇晃,友情提示胆小者要注意抓紧了。
安澜桥又称"夫妻桥",号称“天下爱情第一桥”。
清嘉庆年间,何氏夫妻提出倡议,修建竹索桥,沟通岷江东西岸,方便百姓生活。
建成后全长320米,用石墩为柱,以木排为板,采用慈竹扭成的缆绳横悬江面。
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一百多米,改到现址,并用钢索建造。
安澜桥东岸高处有“秦堰楼”。
从山脚登上秦堰楼还是有一段距离,腿力不及人可以乘坐“抬杠”上去。
秦堰楼视角宽阔。
左侧为宝瓶口、飞沙堰。
分水堰的鱼嘴,正对着岷江上游。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南麓,故称岷江。
岷江在宜宾市汇入长江。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
秦堰楼附近也有个都江堰景区入口。
打车沿公路到这里,进入景区游览是下行,没有登山那么辛苦。
出都江堰景区主出口(东南门),左侧有座南桥,过南桥是灌县(都江堰所在县)老居民区。
现在是灌县古城旅游景区,建设得不错,有时间可以逛逛,也可提前在此住宿,次日一早便进入都江堰景区游览。
小贴士;
1,都江堰距离成都仅五十公里,交通方便。
景区附近的“离堆公园站”是城际快铁站,可以乘城际快铁往返成都。
另有“都江堰火车站”,国内各地可乘火车到达。
2,都江堰距离青城山十多公里。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景区。
参观都江堰,可以打包青城山一并游览。